48小时内,美国接连出招,对中国发起三轮猛攻:首先是针对无人机的制裁,随后是对多晶硅产业的打压,最后更是对巴西启动“301调查”,意图通过此举间接施压中国。 这三记重拳,目标直指中国在全球市场上的主导地位。 全球商用无人机市场份额的70%以上,以及超过92%的多晶硅产量,均掌握在中国企业手中。 特朗普政府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发难并非偶然。 5月份,中美双方在日内瓦达成协议,暂停部分关税90天,而8月12日的截止日期临近,谈判进入关键阶段。 特朗普政府祭出“232调查”这柄大杀器,意图加剧施压,迫使中国在谈判中做出让步,延续其“边谈边打”的老套路,进行心理战。
然而,特朗普的如意算盘能否打响呢?以无人机为例,美国试图自行发展无人机产业,却面临人才匮乏、技术瓶颈以及关键材料短缺的困境。 供应链的命脉依然牢牢掌握在中国手中。 即使是号称美国本土无人机巨头的Skydio,也因难以承受压力,被迫退出消费级市场,转而寻求军用领域的生存空间。 许多打着“美国制造”旗号的无人机,其核心部件大多仍依赖中国制造。 美国在短期内摆脱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,几乎是不可能的。
多晶硅产业亦是如此。 中国凭借其全球领先的产量、成熟完善的产业链、极具竞争力的成本以及高效的技术,占据绝对优势。 美国虽然曾大力补贴国内太阳能产业,但始终无法与中国在成本上竞争。 微薄的补贴如同杯水车薪,难以撼动中国在全球市场的主导地位。 即使美国加征关税,也很难动摇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霸主地位。
展开剩余70%然而,我们不能掉以轻心。 特朗普政府此次发起的攻势,是全方位、多领域的组合拳,无人机和多晶硅只是开胃菜。 能源、芯片、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,同样成为其攻击目标。 在宾夕法尼亚州举行的能源与创新峰会上,特朗普高调宣称美国将阻止中国在技术领域超越美国,同时又声称要“非常友好地与中国竞争”,这种前后矛盾的言论,暴露了其内心的焦虑:既担心中国在技术上实现突破,又舍不得放弃中国巨大的市场。
最值得玩味的是,特朗普政府一边强硬表态,一边却在行动上做出让步。 就在特朗普发表上述强硬言论的同一天,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北京宣布,美国政府已批准H20芯片恢复对华出口。 这并非特朗普政府的“良心发现”,而是精明的权衡之计。 中国市场占据英伟达销售额的13%,是其未来增长的核心引擎。 黄仁勋明确指出,如果美国不参与中国市场的竞争,中国技术最终将主导全球。 这实际上说明,美国对华芯片出口并非施舍,而是“不得不为”。 特朗普政府一边限制,一边又批准H20芯片出口,暴露了其“既要又要”的矛盾心理:既要限制中国人工智能发展,又要避免自身企业失去中国市场。 这是一种典型的“说一套做一套”的策略。
总而言之,美国对中国的打压,短期内难以对中国产业造成致命打击。 在无人机、多晶硅、锂电池和人工智能等多个关键领域,中国已建立起相对完整的自主产业链。 即使美国加征关税,也只是提高了出口成本,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全球竞争格局。 特别是在人工智能这一未来战场,中国在技术团队、顶尖算法和开源平台方面已形成了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,DeepSeek、阿里巴巴、腾讯等巨头也在芯片层面积极布局,逐步减少对外依赖。
黄仁勋在链博会上关于中国AI模型“世界级”以及中国开源生态推动全球技术进步的评价,并非场面话,而是基于客观事实的清醒判断。 人工智能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基础设施,中国已稳居这一核心环节。
未来,美国对中国的打压策略将更加复杂和矛盾,一方面会继续打压,另一方面会在适当的时候给予“胡萝卜”。 但对中国而言,关键在于自身实力的提升。 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,只要中国自身内功深厚,就能应对各种挑战。 面对美国的“又打又拉”策略,中国企业最应该在核心技术突破和产业链韧性两个方向上持续发力。
"
发布于:四川省锦鲤配资-十大配资平台-三倍杠杆-证券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